釀制黃酒用糯米4~6天。先將糯米放入大水缸中浸透,淘凈,然后撈起濾干,倒入大飯甑里蒸熟成飯。復(fù)將飯甑移到大陶缽上,淋半桶清涼水,促飯降溫,然后將甑中之飯盛入酒缸,俟溫度降至20度左右時,則均勻地拌入酒餅(一種發(fā)酵的酵母,系用米糠、中藥細(xì)辛等制成),旋即反復(fù)攪拌,接著把飯扒平,從飯的中央挖一小井,蓋好缸蓋,移放到放有稻草的竹簍里,,以利于保溫發(fā)酵。夏天氣溫高,24小時后,啟開缸蓋,小井中即涌出香氣四溢的酒液,謂之酒娘。繼用杓子翻動酒娘糟,再蓋上缸蓋,但不宜蓋得過緊,須留一氣孔出氣,否則酒易變酸。4~5天后,注入醴泉水約300斤,浸泡酒娘槽;又4~5天后,把酒糟倒入酒簍里,壓榨出酒液來。然后,把酒液裝入酒壇,密封壇口,送入溫室用蒸汽局沸。這便是當(dāng)時市肆中出售的黃酒了。家釀黃酒的工藝與上述同,只不過數(shù)量較少,罕有一次即釀4~6斗糯米的。此外,作坊(即酒店)釀酒均由男人做師傅,而家庭釀酒則多由婦女操作。
釀制黃酒須掌握兩個要領(lǐng)。第一是酒餅要好。據(jù)說客家人用的酒餅源于畬族。過去,畬族酒餅的主要成分是草藥,叫酒餅草,撒上它即可使飯變酒。至今仍有畬族人將剩飯,不管是糯米飯還是粳米飯,撒上酒餅草釀酒喝的。客家人正是從畬民那里學(xué)得了這一技術(shù),從而制作酒餅出售。開始也許不為社會所注意,個別人則經(jīng)過長期的實踐和不斷的改進(jìn),遂成了家傳秘方,流傳也就不廣。例如寧化淮土的酒餅是釀制特產(chǎn)黃酒的材料,極受歡迎,但制作這種酒餅的奧秘卻成了淮土人的專利。由此可知,畬族酒文化對客家酒文化影響之一斑。第二是水質(zhì)要好,須用優(yōu)質(zhì)的醴泉水,即從地下冒出的甘美的泉水,俗稱為井水。今日城鎮(zhèn)的飲用水多為自來水,自來水中含有漂白粉,有一種異樣的味道,而水井又所剩無幾,于是釀酒時人們便改用水泵抽出的地下水,效果亦佳,若用自來水則非但失去甘美的水味,弄得不好還易使酒味變酸。上述兩個要領(lǐng),缺一不可。否則,好好一缸酒,就會變成一缸醋。
Copyright © 2021 酒買我 備案號: 滇ICP備2021006107號-7網(wǎng)站地圖SITE地圖
如需刪除文章聯(lián)系QQ:474-902免責(zé)聲明:本站部分內(nèi)容(包括文字、圖片、視頻)來源于網(wǎng)絡(luò),如有侵權(quán),請聯(lián)系本站反饋,本站核實后會立即刪除。敬請諒解!
Power by DedeCms